网站首页 | 中心概况 | 中心队伍 | 实验教学 | 管理体系 | 中心成果 | 教学资源 | 设备环境 | 互动交流 | 虚拟仿真 | 实验室预约 
 
实验针灸学实验课教学大纲
2018-11-22 12:31   审核人:

黑龙江36选7(部)实验针灸学教研室编

所属课程

实验针灸学

学时

24

适用专业

针灸推拿学 中医学 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专业

课程英文名称

The science of experimen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

一、实验课程简介

实验课是《实验针灸学》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、设计能力,巩固、加深对针灸学科学内涵的认识和理解,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实践平台。

《实验针灸学》实验课包含7个实验项目,分别是:

一、 循经感传的激发、测定及客观显示

二、 人体经穴电学特性探测

三、 针刺“足三里”穴对家兔末梢血白细胞数影响的时间-效应观察

四、 不同干预对小鼠痛阈影响的实验观察

五、 不同干预对小鼠耐缺氧能力影响的实验观察

六、 不同干预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血压影响的实验观察

七、 针灸治疗新技术和电针参数客观显示

在部分实验课中,实验内容除规定性实验外,还增设了“自设计实验”内容,引导学生在完成规定实验的同时,可根据自己所学的中医针灸学知识,或根据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疑问进行自设计实验,以调动和激发学生们实验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新性。

二、实验课程目标

知识目标:通过实验以验证理论课的相关知识点,加深对针灸科学内涵的认识和理解。

技能目标:熟悉相关的实验技能;能运用所学的科研基本程序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;培养学生的分析、总结和提炼能力,以及创新思维能力。

学习态度目标:

(1)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怀疑精神,通过实验进行科学实证的科研态度;

(2)通过自设计实验环节,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以及善于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态度。

(3)通过实验后的课堂总结讨论环节,培养学生积极思考,主动分析的学习态度,通过教师引导,梳理实验过程,正确看待实验数据,培养学生认真严谨、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,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。

三、实验项目

(一)实验项目一:循经感传的激发、测定及客观显示

1、实验项目学时:3学时

2、实验项目类型:综合性实验

3、实验项目内容:

l 实验对象:班级同学

l 干预方法:电针、手针或艾灸

l 观察指标:循经感传的程度、基本性质和红外热像特征的客观显示

l 实验步骤:

1)循经感传程度的测定

受试者平卧,安静休息5分钟以上。暴露一侧的上肢或下肢,任选一种刺激方式刺激原穴或合穴,如“合谷”或“足三里”,并使之得气。应用电针时,选择疏密波,输出脉冲频率调至5~10Hz,输出电流强度以受试者有明显的麻胀感为度。应用艾灸时,艾灸时间30min。

按所学的相关标准记录各经感传情况,并对受试者循经感传程度予以评价。

2)感传基本性质的观察

受试者平卧,安静休息5分钟以上。暴露一侧的上肢或下肢,任选一种刺激方式刺激原穴或合穴,如“合谷”或“足三里”,并使之得气。令受试者主诉感传方向、路线、性质、宽度和感传所到器官的效应。用软尺测量感传路线的长度,用秒表测量感传时间,计算出感传速度(感传速度=感传路程/感传时间)。用手指按压经脉线,观察有无感传阻滞情况。

3)感传路线的红外热像显示

待受试者出现循经感传后,应用红外热像仪客观显示循经感传路线上的红外热像特征。

l 自设计实验:

在完成规定实验的基础上,同学们可从不同干预手段,不同穴位选择、不同针刺手法及干预时间等入手,结合已学的理论课知识和自己的学习体会,自行设计循经感传的相关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。

4、实验项目学习要求:

1)运用知识:循经感传程度的激发与控制;循经感传的特征;循经感传的影响因素

2)提高能力:1.熟悉循经感传的各种影响因素,提高循经感传的激发能力;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,能主动的运用激发循经感传的有力因素,避开不利因素,通过循经感传的有效激发,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。2.通过课堂总结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、总结问题和提炼表达能力。

5、主要仪器设备与材料:电针仪、毫针、艾条、75%酒精棉、打火机、软尺、秒表。

6、与理论课程的关系:本实验项目与第一章 第一节经脉现象内容相关。理论课中已学习经脉现象中的循经感传现象,并学习了其激发方法、特征和影响因素。通过实验课,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循经感传现象,从而对理论课知识有更深入的感性认知和理解。

(二)实验项目二:人体经穴电学特性探测

1、实验项目学时:3学时

2、实验项目类型:综合性实验

3、实验项目内容:说明实验项目内容。

l 实验对象:班级同学

l 干预方法:电针、手针或艾灸

l 观察指标:电阻

l 实验步骤:

1)心包经经穴低电阻特性探测

在受试者腕部与肘部之间的心包经经脉上,选取若干穴点或在经非穴点(以穴位或经脉线上任一点为中心,直径为1cm的圆圈),并等距取其左右旁开非经非穴点为对照点(如图1)。受试者静卧10分钟后,手握无关电极(参考电极),测试者将探测电极端头用生理盐水棉签轻轻擦拭,置于被测部位(压力恒定),按动测试开关,进行电阻测定,可显示出测定值。测量3次,记录穴点及旁开点的测定电阻值,并计算平均值。

1 心包经经穴点及非经非穴点示意图


2)常用腧穴低电阻特性探测:

取受试者合谷、内关、尺泽、足三里、阳陵泉、三阴交、太冲,左右共14个穴位。以穴点为中心、直径1cm的圆圈内作为穴区。旁开对照测试点选在各穴旁开的非经非穴处,可选1~2点。用棉签蘸乙醇轻轻将穴区皮肤擦净后,以红色水彩笔于穴点处作标记。受试者静卧10分钟,使精神及肌肉放松。测定方法同上。

3)健康人体两侧井穴、原穴皮肤电阻对称性观察:

按经典取穴方法取受试者两侧的井穴少商、商阳,原穴神门、大陵。用生理盐水棉签清洁穴区后,以红色水彩笔标记。受试者静卧10分钟,使精神及肌肉放松。测定方法同上。计算对称系数,对称系数=左侧电阻值/右侧电阻值

l 自设计实验

在完成规定实验的基础上,同学们可开展自设计实验,如观察给予不同的穴位刺激后,电阻是否发生变化;或病理状态下,电阻是否有变化;也可观察五输穴的电阻的变化是否有规律等等。

4、实验项目学习要求:

1)运用知识:穴位电阻探测

2)提高能力:1.掌握穴位电阻探测技术,了解探测皮肤电阻的影响因素,从而能准确的探测电阻;2.对穴位电阻特性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,能将穴位电阻探测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,如穴位定位、通过病理状态穴位电阻的变化以协助诊断疾病或判断预后等。3.通过自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,通过课堂总结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、总结问题和逻辑表达能力。

5、主要仪器设备与材料:经络腧穴电阻探测仪(黑龙江36选7针灸学院研制),红、蓝水彩笔,生理盐水,75%乙醇,棉球、针灸针、艾条等。

6、与理论课程的关系:本实验项目与第一章 第二节穴位内容相关。理论课中已学习穴位的生物物理学特性。通过实验课,能对其中穴位的电学特性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。

(三)实验项目三:针刺“足三里”穴对家兔末梢血白细胞数影响的时间-效应观察

1、实验项目学时:4学时

2、实验项目类型:综合性实验

3、实验项目内容:

l 实验对象:健康家兔,体重2~2.5Kg

l 干预方法:针刺足三里

l 观察指标:白细胞数

l 实验步骤:

1)准备7个试管(其中2个备用),标明序号,内装0.38ml醋酸龙胆紫溶液。

2)将家兔固定,拔毛,用三棱针刺破耳缘静脉,用毛吸管吸血至第2个刻度线 (0.02ml),略超过一些,用棉球擦减至第2个刻度线。

3)将血液挤入装有醋酸龙胆紫溶液的试管内,小心吸入少量稀释液冲洗,以冲下附在吸管壁上的血液,轻轻摇匀,待测。

4)将盖玻片置于血细胞计数板上,用移液管将稀释好的血液滴入盖玻片边缘,靠虹吸作用吸入

5)静置2~3分钟后,在显微镜下计数。显微镜镜头选用低倍镜(目镜×10,物镜×10),找到计数板白细胞计数格后计数;计数时,要注意显微镜的载物台绝对平置,不能倾斜,以免血细胞向一边集中,计数方法如下:

2 血细胞计数板示意图

如图2所示,计数池的平台距盖玻片0.1mm,中心部位划分为9个大方格,每个大方格长、宽都是1mm,故1个大方格体积为 0.1mm3。四角的大方格各由16个中方格组成,适用于白细胞计数;压线者计上不计下,计左不计右。设四角4个大方格的白细胞总数为X ,其平均值即为 X/4,则白细胞数/mm3= X/4×10×20=50X (10表示体积扩增10倍,即有0.1mm3 变为1mm320为白细胞被醋酸龙胆紫溶液稀释的倍数)。

6)电针家兔“足三里”穴2min后,频率10Hz,波形为疏密波,强度以针柄微微颤动为度,取针刺后即刻 、10min、20min、30min耳缘静脉血,计数白细胞。最后将实验结果绘成一条时间-效应曲线。

l 自设计实验

在学生分组中,选择1-2组进行自设计实验,即同学们可以选取不同穴位,或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,观察该措施对正常家兔白细胞数的影响。

4、实验项目学习要求:

1)运用知识:针灸作用的时效特点;针灸对免疫系统的作用;针灸治未病;

2)提高能力:1.熟悉相关实验技能;2.观察针灸对白细胞的影响,能联想到针灸对免疫系统的影响,能运用本实验的结果解释针灸治未病的部分原理;3.验证针灸的时效特点,能联想到为临床的针刺、艾灸刺激时间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;4.通过课堂总结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、总结问题和提炼表达能力。

5、主要仪器设备与材料:电针仪、兔盒、光学显微镜、10ml试管(盛有0.38ml的醋酸龙胆紫溶液)、血细胞计数板、盖玻片、微量取血器、毛吸管、移液管、1寸毫针等。

6、与理论课程的关系:本实验项目与第五章 第二节针灸作用效应的时间特点相关。理论课中已学习针灸的时效特点分为潜伏期、上升期、高峰期和下降期。通过实验课,能对这一时效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。

(四)实验项目四:不同干预对健康小鼠痛阈影响的实验观察

1、实验项目学时:4学时

2、实验项目类型:综合性实验

3、实验项目内容:

l 实验对象:健康小鼠

l 干预方法:针刺足三里或其他干预方式

l 观察指标:痛阈(甩尾阈)

l 实验步骤:

1)用碳素笔分别在小鼠背部编号。

2)测基础痛阈  把小鼠固定于甩尾测痛仪的筒架内,鼠尾伸直放平在测痛仪的槽内,用生理盐水在鼠尾轻轻擦拭,并在尾部对应光点处做标记(保证每次测量同一部位)。打开电源开关,灯亮时开始计时,当小鼠甩尾时立即关闭电源,停止计时,记录时间数值作为痛阈值。每隔五分钟测一次,共测2次,取平均值作为基础痛阈。

3)分组及针刺干预  随机分组,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组;一组为针刺双侧足三里穴组。针刺三分钟之后起针,分别测量即刻、10min、20min、30min的痛阈并记录。

4)自设计组  同学们可根据另设一组自设计组,选用提供的药物(如安痛定等),或选取不同穴位,不同刺激方式,观察其他干预措施对小鼠痛域的影响。

4、实验项目学习要求:

1)运用知识:针刺镇痛作用;针灸作用效应的基本特点;影响针灸作用效应的因素

2)提高能力:1.熟悉小鼠甩尾阈的测定方法;2.进一步加深对针刺镇痛特点的认识,体会不同干预方式对针刺效应的影响;3.通过实验结果能总结出针灸作用的部分特点;4.通过课堂总结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、总结问题和提炼表达能力。

5、主要仪器设备与材料:小鼠固定台、固定夹、黑色碳素笔、消毒棉签、YLS-12A鼠尾光照测痛仪、毫针、艾灸、相关药品。

6、与理论课程的关系:本实验项目与第四章 第一节针刺镇痛作用及机理,以及第五章 针灸作用效应的基本特点相关。理论课中已学习了针刺镇痛作用的特点,针灸作用效应的基本特点、时效特点和影响因素。通过实验课,能对这些知识内容有更深入的认识。

(五)实验项目五:不同干预对小鼠耐缺氧能力影响的实验观察

1、实验项目学时:4学时

2、实验项目类型:综合性实验

3、实验项目内容:

l 实验对象:健康小鼠

l 干预方法:针刺足三里、人中或其他干预方式

l 观察指标:耐缺氧能力(密闭空间的存活时间)

l 实验步骤:

1)用天平称5g新鲜干燥的钠石灰;

2)在广口瓶的瓶塞上均匀涂抹一层凡士林,将称好的钠石灰装入广口瓶内,盖紧瓶塞备用;

3)将小鼠称重,并根据体重分层后进行随机分组(即分层随机),可选择分为:空白对照组、针刺组(人中组、足三里组)、艾灸组 、药 物注射组等,并做好标记;同时将广口瓶贴好标签;

4)抓取小鼠并固定于手心中,进行不同干预。如:针刺组可以针刺小鼠“人中”穴、“足三里”穴、手法以捻转为主,平补平泻,行针2分钟后拔针 ;艾灸组可以对小鼠“关元”穴施灸5分钟;药物注射组可以对小鼠行腹腔注射不同药物等等。

5)将上述处理后的每只小鼠分别装入盛有钠石灰、贴好标签的广口瓶中,迅速盖紧瓶塞,立即开始计时;

6)随时观察瓶内小鼠的情况,若发现小鼠呼吸停止,立即记录其死亡时间;

7)比较不同组小鼠耐缺氧时间(即:从小鼠开始装入瓶内至呼吸停止的时间),进行分析总结。

l 自设计实验

同学们可根据以往的学习知识,采用所给的药品(尼可刹米、肾上腺素、生脉注射液)、或造成不同的动物模型等,观察不同因素对小鼠耐缺氧时间的影响。

4、实验项目学习要求:

1)运用知识:针刺提高耐缺氧能力效应;针灸作用的品质调节特点

2)提高能力:1.验证针刺提高耐缺氧能力效应;2通过实验能联想到针灸作用的品质调节特点,针灸治未病作用等;3.通过课堂总结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、总结问题和提炼表达能力。

5、主要仪器设备与材料:  120ml广口瓶、天平、毫针、艾条、秒表、钠石灰、凡士林、标记笔、注射器等。

6、与理论课程的关系:本实验项目与第四章 第二节针灸调节个系统作用及机理、以及第五章 针灸作用效应的基本特点相关。

(六)实验项目六:针刺“素髎”穴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血压影响的实验观察

1、实验项目学时:4学时

2、实验项目类型:验证性实验

3、实验项目内容:

l 实验对象:健康家兔

l 干预方法:针刺足三里或其他干预方式

l 观察指标:血压

l 实验步骤:

1)家兔称重,耳缘静脉注射20%氨基甲酸乙酯(5ml/kg),注意前半量正常速度给药,后半量慢推,并注意观察家兔角膜反射。当家兔角膜反射消失、肌肉松弛、呼吸均匀时,即表示麻醉成功。

2)固定家兔,使其呈仰卧位。剪毛备皮(颈部及腹股沟部)。

3)沿颈部正中线剪开颈部皮肤7~10cm,然后用止血钳钝性分离肌层。注意勿伤及皮下静脉,以防止出血。

4)暴露气管,并与周围结缔组织分离,穿一根手术线以备结扎;之后倒“T”字形剪开气管,插入气管插管,手术线结扎并用余线攀扎气管插管的分叉处,防止松脱。

5)打开三通管,用注射器吸取少量肝素,经三通管向血压换能器压力仓及动脉插管中注入,勿使其中有气泡,然后将三通管调为三不通备用。

6)接通血压换能器,调整仪器,将家兔血压单位选择为mmHg。

7)分离一侧颈总动脉约3cm,注意尽量将动脉分离干净。穿两根手术线备用(手术线事先泡在生理盐水中),一根结扎动脉远心端,另一根于近心端打一个活结备用,之后用动脉夹夹闭近心端(勿夹在活结上)。

8)用眼科剪在颈总动脉远心端结扎线的近心侧剪一斜切口,切口约为管径一半,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,插入深度约1.5-2cm,将备留的活结系紧已固定插管,防止松脱。勿挪动动脉插管,胶布固定压力换能器于兔台上,并防止插管刺破血管。

9)打开三通管调整为动脉插管与血压换能器通,松开动脉夹,待血压稳定后记录失血前家兔正常血压值。动脉夹夹闭动脉。

10)调整三通管并接通注射器,松开动脉夹,用注射器抽吸放血30~50ml,观察血压下降至50mmHg时停止放血,观察血压变化情况,待血压稳定后记录血压值。

11)注射器吸取少量肝素从三通管处回推入动脉插管,防止凝血。调整三通管为动脉插管与血压换能器通。

12)针刺“素髎”,观察针后血压变化情况,刺激15分钟,间歇捻转行针,待血压稳定后记录针后家兔血压值。

13)停针后观察血压变化情况15-20分钟。

14)比较针刺前后血压变化程度及持续时间。

l 自设计实验

在学生分组中,选择1-2组进行自设计实验,即同学们可以选取不同穴位,或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,观察该措施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血压的影响。

4、实验项目学习要求:

1)运用知识:针刺对血压的调节作用

2)提高能力:熟悉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的制作及动物血压的测量方法;2通过实验能联想到针灸作用的自限调节特点,针灸的急救作用等;3.通过课堂总结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、总结问题和提炼表达能力。

5、主要仪器设备与材料:BL-420多道生物信号记录系统、压力换能器、三通管、兔台、动脉插管、动脉夹、婴儿秤、常规手术器械(眼科镊子、眼科剪、大剪子、镊子、手术线等)、20%乌拉坦、肝素(1000U/ml)、针灸针等。

6、与理论课程的关系:本实验项目与第四章 第二节针灸调节个系统作用及机理、以及第五章 针灸作用效应的基本特点相关。

(七)实验项目八:针灸治疗新技术和电针参数客观显示

1、实验项目学时:2学时

2、实验项目类型:观察性实验

3、实验项目内容:

l 针灸治疗新技术:在老师指导下使用并体验针灸治疗的新仪器

l 电针参数客观显示

1)打开生理记录仪和计算机电源。

2)打开电针仪电源。

3)将电针仪输出端分别与多道生理记录仪输入端的两极相连(生物电探测电极正负极分别与电针仪正负电极相连)。

4)将波形选择旋钮分别置于“连续”、“疏密”、“断续”位置,观察电脑屏幕上显示的3种波形,并将其保存下来。

5)测量连续波波幅:将电针仪波形选择旋钮置于“连续”位,频率旋钮置于“6”档,强度旋钮分别置于“1”、“2”、“3”、“4”档,测量各档脉冲幅度。

6)测量连续波波宽:将电针仪强度旋钮置于“2”档,频率旋钮置于“6”档,波形选择旋钮置于“连续”位,测量脉冲宽度。

7)测量连续波输出频率: 电针仪强度置 “1”、“2” 档, 连续波频率旋钮分别置 “1”~“9”档,测量各档频率大小并记录。以连续波形频率刻度(1~9)为横坐标,各档实测的频率数为纵坐标,画出刻度-频率线性相关图,以检测该仪器是否达到线性相关质量要求。

8)波形选择旋钮分别置“疏密”和“断续”位。观察这两种波形、频率有何不同。

4、实验项目学习要求:

运用知识:电针波形特点

5、主要仪器设备与材料: BL-420多道生理记录仪、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。

6、与理论课程的关系:本实验项目与第三章 针灸作用技术的科学基础相关。

四、实验考核

(一)实验考核项目和比例

总评成绩由:考勤、课堂讨论总结和实验报告三部分构成.

其比例是:考勤:10%,课堂讨论总结20%,实验报告70%。

(二)考核项目评分依据:说明考核项目的评分标准。

各项目依据《实验针灸学实验课成绩管理办法》进行评分。

(三)实验考核结果反馈:反馈实验考核项目学生成绩;反馈学生操作、讨论、实验报告的质量以及提高建议。

①通过课堂上的实验汇报,以了解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及当中存在的问题,同时也能了解学生分析、总结的能力,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、评价和鼓励,促其改进或进一步完善。

②通过实验报告的书写,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、数据整理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,对其报告书写评价,并及时反馈给学生,以促其改进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主持编写人:刘阳阳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协助编写人:郭义 赵雪 王秀云




关闭窗口